为什么北方人普遍高于南方人
年中国各省(含港台澳地区)男子平均身高(20岁-25岁)(摘自美联社《年上半年东亚统计年鉴》)1山东.44cm2北京.32cm3黑龙江.24cm4辽宁.88cm5内蒙.58cm6河北.49cm7宁夏.98cm8上海.78cm9吉林.83cm10天津.80cm11台湾.75cm12山西.73cm13新疆.72cm14陕西.72cm15澳门.79cm16甘肃.67cm17江苏.54cm18河南.49cm19青海.95cm20安徽.93cm21浙江.90cm22福建.90cm23香港.89cm24四川.86cm25广东.78cm26重庆.71cm27西藏.68cm28江西.63cm29海南.60cm30湖北.54cm31贵州.35cm32云南.24cm33湖南.99cm34广西.96cm
不难看出,北方嗯的身高是普遍高于南方人的,那么是何种因素导致的这种现象呢?
低温环境可能会延缓动物的生长,但由于性成熟也随之延缓,因此动物最终可能长得更大一些,寿命也可能更长一些。
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冷库里长大的小家鼠和大家鼠要比居住在一般温室里或田野中的同类个体大些,并且,它们的繁殖力往往更高。
1、首先是传播最广要数贝格曼规律和阿仑定律,贝格曼规律(Bergmansrule):内温动物在冷的气候地区,身体趋向于大,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身体趋向于小。阿伦规律(Allen’srule):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气候寒冷的地方有变短的趋向,这与在寒冷条件下减少散热的适应有关。
2、表面积规律(surfacerule)年Sarrus和Rameaux提出此规律,即个体较大的动物比个体较小的动物具有较小的体表面积与体积比率。因此,个体大的內温动物其单位体重的热量损失较少。
3、科普代规律(Copesrule)在某些分类单元内,动物个体大小的进化趋势是趋向个体增大。
4、威尔逊规律(Wilson‘srule)北极地区的物种比热带地区的物种皮层厚。毫无疑问,较厚的隔热层对于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是有适应价值的。同时,许多北极地区的动物皮毛层也具有季节变化,夏季薄,冬季厚。
5、乔丹规律(Jordansrule)(这个规律和鱼有关)指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主要是由于低温使鱼类的生长和发育速度变慢,延长了其性成熟时间,从而产生更大的个体,其脊椎的数目也比较多。
6、格洛格规律(Gloger’srule)在干燥寒冷的地区,动物的体色较淡,而在潮湿温暖的地区,其体色较深。一般来讲,荒漠和草原中啮齿类毛色都比较淡,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的栖居者体色都较深。主要原因可能是在高温度环境下,产生色素的酶的活性提高。动物体色具有许多不同的功能,但可以影响热量交换。
7、戴耐尔现象(Dehnelphenomenon)指全北区(包括从欧亚大陆北缘到撒哈拉沙漠和喜马拉雅山,以及从北美次大陆至墨西哥索诺拉州的动物地理区)哺乳动物的体重在冬季趋于降低的现象。这是在恶劣的非繁殖期内小型哺乳动物减少食物需求的一个有效方式,小个体动物比大动物需要的绝对能量摄入要少。
似是而非的北方人身高高于南方人的结论从何而来呢?
首先,我认为这和人口迁移的特征和观测偏差有关。沿海各省由于更发达,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北方年轻人,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的城市年轻人口;而在北方的南方人(特别是在东北和华北的广东人福建人)往往是做生意开工厂的中年人或者他们带来的没什么学历的同乡。就是说对于一个典型的观测点来说,他往往能比较的仅仅是,北方本地平均身高和南方中年人和乡村人口的身高差异;或者是南方本地平均身高和北方城市青年人口的身高差异。对于正常人来说,这种结论一旦得出,在生活中不断的寻找符合的例子而忽略不符的例子本来就是人之常情。
不过,由于没有各省的权威身高数据,所以我们推测观测差异的同时,也必须考虑这种身高差异确实存在的情况。
学术界对于身高差异的共识是营养水平,而对于身高差异的一个很好的考察实例是日本和朝鲜半岛。日本工业化之前,由于耕地狭小,不能大规模的养活提供蛋白质的大型食草动物;同时受限于时代的航海技术,只能在近海捕捞少量鱼类,从而导致人均蛋白质摄入不足,人均身高一直较矮,很多出土文物(比如轿子)看起来就像是给小孩用的;但现在日本的平均身高早已在亚洲数一数二,远远超过中国。
那么,南北方饮食是否有可能导致这种差异呢,(以经常被举例的东北人和福建或广东人为例)如果我们考察他们的日常饮食结构,我们其实能看到这之间显然的差异。
我个人认为这之中最大的差异因素应该是对待汤羹的不同态度。恐怕和大多数广东人和福建人的所知相反的是,现代科学知识其实并不支持“汤很有营养”这一结论的,原因是大部分我们日常所需的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淀粉等均微溶于水甚至是不溶于水的(淀粉有部分溶于水),就是说实际上汤中只有滋味、而少有营养。而显然的,餐前或餐中饮汤会减少其他餐食的摄入量,这可能间接的导致了两地青少年营养摄入的数量差异。
需要特别注明的是,我并没有说这种汤羹的食用习惯是不好(或是不健康)的,这种习惯虽然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存在在少年成长阶段对其他饮食的挤出效应,但同时也有非常大的可能是减少了成年后肥胖的几率,在营养普遍过剩的现代,孰优孰劣恐怕还真的难以判断呢。关于高票答案的几点反驳
1.适者生存里更适应性的性状是通过“强者生存弱者死亡(以及无交配权)”来筛选生物自己的随机变异,这已经很难适应于现代人类。
2.生物的进化筛选需要以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计,以人类迁移和通婚的频度,近一千年来,起码中国就经历了大规模的蒙古族进驻、多次横跨多省的农民运动、满清进驻、中原人口大量移民关外、抗日和解放战争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人口迁徙……
南北韩二战后分裂的时候两者的人均身高几乎没有差别,到上世纪90年代,不到50年的时间,南韩年轻人的人均身高已经达到北欧各国的水平,而北朝鲜现今的平均身高已经蝉联多年东亚最低,两者的差距几乎有接近15cm,这才仅仅两代人的时间。另外,朝鲜半岛南边身高高。
3.冷箱里面的小鼠长得更大,这种适应性能否复制到其他物种就是有疑问的;
其次,现在北方暖气都普及了,家里有暖气、学校商场公司有暖气、车里也有暖气,如果你拿着温度计采集一个哈尔滨人和一个上海人的冬天环境温度,你恐怕会发现哈尔滨人的平均环境温度高于上海人很多的。
如果在秦岭淮河两边各找一个环境相似的城市,我们是否应该观察到有人为供暖的城市人口比对照组的城市人口,平均身高上的显著差异呢?
况且,人类社会也没有观察到环境温度影响的可观测的稳定身高差异,同在四川的同种族人口,并没有身处高海拔寒冷区域的平均身高高于四川盆地地区的现象。再加上我们其实完全没有官方的各省的平均身高数据,更容易观测到的现象其实是,无论哪个省的城市人均身高都高于更落后的乡村人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