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娃自学4门语言,如何不混淆海外漂泊
三个孩子一台戏,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听到他们吵吵闹闹的声音。
不卑不亢的哥哥老扎克
热爱自由和动物的大花花
古灵精怪的小妹三花花
一般这些叽叽喳喳多以中文开始,以混合语言结束:中文、英文、丹麦文、西班牙语各种夹杂穿插,经常引得旁人侧目:这几个孩子到底讲的啥鸟语?
据我观察,这几个小人儿会根据环境、心情以及谈论对象随意“转台”:
说别人坏话用丹麦语,因为小语种少有人懂,被打的机会大大缩减;自己人友好玩耍时用中文;
吵架骂人则用西班牙语,一是西语语速快,可以最大程度发泄情绪,同时也是他们第四语言,属于“别人家的语言”,骂人或被骂在感觉上不痛不痒,就像我们花不熟悉的外币不懂得心疼一样。
用西班牙文说对方是傻瓜没几分钟就能和好如初,而同样的话如果用中文骂,是会伤筋动骨记仇的,不太利于恢复彼此关系。
经常有人问我:孩子学习一门外语就已经焦头烂额了,这三个小孩子是怎么掌握四种语言且不混淆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语言更是如此,他们仨今天这样也是一个过程。
从沉默到一下爆发
孩子的实例刷新我的认知
三年前离开中国之时,哥哥老扎克9岁,在上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可以讲基本英语。俩花花还在幼儿园,一句英语都不讲。无论我怎样威逼利诱,她俩就是不开金口,一个单词都不曾有过。
之后疫情我们出国“漂泊”,突然间中文环境没有了,三个孩子那时候在外面很少说话,尤其是俩花花。
年2月到11月我们经过泰国、瑞典来到丹麦,来到了爸爸的家乡,沉默了半年的仨娃跟同龄的丹麦朋友重逢玩耍,突然开始大量讲丹麦语,显然在他们的小脑子里,丹麦语易于英语;
11月我们又到了哥伦比亚山区,突然又进入到完全陌生的西班牙语世界,三个孩子又再度陷入沉默,绝大部分时间都跟动物混在一起,跟周围的人只限于点头、摇头、微笑表达。
大花花和狗狗伊兰娜-哥伦比亚山区
年9月份三个娃儿进入墨西哥的国际学校,分别插班小学5年级、2年级和1年级,现在第四个学期即将过去,哥哥以全科10分的满分成绩即将迎来小学毕业;大花花也从第一学期西班牙语不及格到现在9.8分(满分10分)。
最让我惊讶的是,她居然主动参加了学校的“诗歌创作表演”,在全年级师生面前朗诵了自己写的小诗:致伊兰娜(就是在哥伦比亚陪她的狗狗),应了那句话:热爱可以帮你战胜恐惧。
学习外语,首先应该是输入
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
传统认为,想要学好一门外语,首先应该胆子大,脸皮厚,敢说。以前我也挺认同的,毕竟“疯狂英语”的李阳真实地辉煌过,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人并不适用,至少没有可持续性。
正如“可理解输入假说”中说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