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上起的霉,在墨西哥是大补菜
玉米黑穗病能使玉米减产10-30%,严重的情况下,能让农场主一年的时间白干。
不过当美国正式宣布消灭了玉米黑穗病时,墨西哥的老农正在田间四处扩散黑粉真菌的孢子。
他们在正午的中南部高原与落日下的尤卡坦挥洒,在普埃布拉的山谷中看着生满真菌的玉米逐渐枯萎,然后在下个月的集市上贩卖这些惧人的病灶。
这些真菌被墨西哥人称之为“玉米松露”,是当地的传统食材。
在墨西哥人的眼中,这差不多就像我们吃香菇,吃金针菇与鸡枞菌那样平常。
“这东西看上去就像是被抱脸虫袭击的玉米士兵,或是星际争霸里的虫族菌毯。”
一名美国的美食博主在他的博客上这样写道。
即使外表看起来不宜下肚,墨西哥人依然对玉米松露抱有莫大的热情——这些真菌常被用以制作各类食品。
在墨西哥城的清晨,毒贩与警察会在同一家店,吃着同一款夹着玉米松露的三明治,然后在五小时后于同一个街区交战。
集市上,每公斤玉米松露能卖50至比索,为了证明自家货物的新鲜,店主时不时的掏出一把塞进嘴里。
这与卖草莓与山竹的小贩并没有什么不同。
“玉米松露有着泥土的气息,是韦拉克鲁斯下雨天的味道。”
“有一些酸,还带着玉米的甜味。”
“事实上,墨西哥的健康玉米并不畅销,我们已经快被美国佬的玉米倾销搞废了。”
“好在我们的玉米会生病,否则我们只能去种植非法作物了。”
一位农场主在推特上这样讲到。
玉米松露常被制作为耐保存的罐头,以保证食客能够在打开罐头的刹那闻见孢子的芬芳。
就如老干妈那样方便,舀一勺铺在面包上,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
这款珍馐的另一个名字是“乌鸦屎”,年前的阿兹特克人就这样称呼它。
“这种食材只有我们墨西哥拥有”,一名农业部的官员说道,“我们准备打开美国市场,这是反攻。”
但他如果仔细在淘宝上搜索一下,他会发现,他想得太简单了。
在国内,玉米松露又被称为乌米——其实不止是玉米,很多高粱作物的真菌病灶都被我们吃过了。
并且我们现在已经几乎不吃这玩意儿了。
淘宝上常见的是高粱乌米,买家基本都是追忆童年的食客——在一些遥远的日子里,东北农村地区的乌米是较为常见的食材。
乌米妙就妙在,你根本不知道这玩意儿究竟有没有变质。
一些盼着稀奇的买家也会弄几堆回家,却总是苦于不知道如何烹制,胆子大的生嚼,胆小的就眼见着这堆病灶继发感染,像是一个培养皿。
在并不遥远的过去,乌米炖肉是最常见的做法。
将泛酸的乌米与油腻的猪肉一同下锅,能给予食客一种番茄炖肉的错觉。
但没见过世面的客人经常会责问主人这菜是不是馊了。
玉米没得病就吃玉米,玉米得了病就吃病灶,这是朴实且精妙的逻辑食物链。
但是你们别问我文末为什么没有购买链接,我怕你们吃出事儿。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查看
老外的野生偏方只有一样:吃冰棒
在路边洗车店做了个服务,看见旁边开法拉利的司机在哭
在美国帮人遛狗,一年可以赚几十万
韩剧在古巴成为风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