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书推荐社会有如此多的不同,以至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我愿意学习发抖:十个童年故事》

郭爽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1

年出生的郭爽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经在《南方都市报》工作,著有故事集《亲爱的米亚》和小说集《正午时踏进光焰》。本书的写作始于德国“无界行者”写作项目。她在最初的探访当中获取了很多的资料,但一开始的写作并不理想,因此,她决定为材料赋予情感。再次抵达德国时,她了解到了民宿女主人的故事,她们都曾经读过《格林童话》中《幸运的汉斯》,故事中,汉斯失去了一切,但他却觉得“世界上没有像我这样幸运的人了”,这个故事让两个人摆脱了客套,让话题陡然加速,并让她感受到朋友的生活与自己生活的关联。随后,郭爽决定写下她的故事,并由此开始了解普通德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真实经历,描摹德国人的精神生活。

《我愿意学习发抖》中十个故事都和《格林童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中既有小镇女性在日常生活当中为残余理想的挣扎、退休幼儿园教师的远东旅行、童年伙伴三十年来的彼此见证,也有二战之后德国人对传统价值的思考、LGBT人群对性别身份的探寻……郭爽并没有刻意寻找采访对象,而是选择了一些在德国遇到的人与事,并且查询了大量的当地资料,从而完成了这本关于德国普通人历史的非虚构写作。她试图寻找德国人的精神原乡,同时也在这些故事中探访幽深童年和内在自我。

《迷惘的一代人的岁月:年代的美国》

[美]拉泽尔·齐夫著夏平等译读库·新星出版社-11

年代,美国在精神和文化上依然是欧洲的学生,依然受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清教传统价值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以芝加哥博览会为标志,现代美国已经开始崛起,一切层面的现实都在发生急速的变化:新工业革命、阶层分化、货币骚乱、少数族裔的不满……在时代精神的混乱与矛盾当中,美国年代的作家登场了,他们企图通过写作来重新解释甚至创造这个且新且旧的世界。

他们是一群迅速登场又迅速陨落的作家,他们是美国思想文化史学者拉泽尔·齐夫笔下“迷惘的一代人”,他们多半过着潦倒的生活,人生失意,但却也是奋力挣扎着走向成年的美国的精神缩影。他们中的大多数已被今天的读者遗忘,其中仍有名气的是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和写《嘉莉妹妹》的德莱塞。《迷惘的一代人的岁月》是这一代作家的传记,写出了他们艰难成长的历程、他们的希望与迷惘,以及他们是如何超越乃至引领时代精神的。同时,作者还指出了他们与那个更为著名的“迷惘的一代”之间的关联。在齐夫看来,年代的作家们是美国文学中绝无仅有的例子,“这些人因为在他们的时机到来之前就开始了写作生涯,所以时机还没有成熟就中途夭折。而等到步伐比他们缓慢的历史进程给了这些人一席之地,他们的作品才又恢复生机。”同19世纪90年代这个真正的“迷惘的一代”有着很深渊源的后来那个著名的“迷惘的一代”,则很快人们发现并接受了。齐夫认为,“他们之所以被人们发现并且有所发展,是因为这类人引起的巨大社会震动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年代那些作家为他们承受过了。”

《语言小书》

[英]戴维·克里斯特尔著郭曌宇译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1

语言的起源是全人类共同的秘密,追究词汇的来源,常常关系到人类如何认识世界。如今,这个世界有上千种语言,每种语言还有不同的方言,它们既代表了人类迁徙和生活的缩影,也伴随着政治势力的出现和覆灭而不断变化。可以说,我们塑造了语言,语言也塑造了我们,但实际上,我们对语言的奥妙时常知之甚少。

曾经出版过《发短信:大辩论》《想想我的用词:探究莎士比亚的语言》等书籍的英国语言学家、作家戴维·克里斯特尔,将这本《语言小书》写成了一部既学术严谨也通俗易懂的语言学入门读物。戴维用40小节的内容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讲解了字母、语法、谈吐和新语种造成的影响,探讨到的内容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婴儿的哭声中可以听出他们的母语吗?人名和地名从何而来?新闻和广告如何运用语言学知识来影响我们的感觉?不同的性别、年龄和职业会有哪些不同的说话方式?未来语言的发展会如何?除了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的写作方式,作者还在书中穿插了表格、图画和小测试等许多元素,不同水平的读者都可在这本小书中发现学习语言学知识的乐趣。

《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

[美]塔米姆·安萨利著钟鹰翔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1

或许很多读者对阿富汗历史的兴趣来自于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在这本畅销多年的小说中,作者对政变和战争使人流离失所的描写令人心碎。《无规则游戏》的作者塔米姆·安萨利是一位历史学家和专栏作家,他试图把现代阿富汗的常常被世人忽略的历史,写成一部跌宕起伏的著作。作者指出,在过去的年间,阿富汗曾先后五次遭遇外敌干涉,很多强国都曾试图侵略、占领、征服或控制这片土地。年,英国殖民者第一次侵入阿富汗。40多年过后,同样的入侵者犯下了几乎一模一样的错误。又过了40年,英国人第三次踏进同一条河流。60年后,苏联军队也在阿富汗栽了跟头。如今,阿富汗的土地上则驻扎着美国及其盟友的军队。故事似乎一直在循环往复。

塔米姆·安萨利驳斥了阿富汗是“帝国坟场”的论断,他认为,外族入侵成就了今天不屈不挠的阿富汗。而入侵者没有认识到这片土地上的种种内部矛盾,对这里的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因而屡战屡败,他们的不断干涉也是对阿富汗国家建设的严重干扰。

《穿行社会:出租车上的社会学故事》

[德]亚明·那塞希著许家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

本书作者亚明·那塞希是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社会学家,也是社会学三大理论之一“系统论”的领军人物,但他的《穿行社会》却并非一本大部头的学术论著,它更像是一本大家小书。在本书中,借助周游四处的“出租车”这个隐喻,作者讨论了由不同情境构成的复杂社会。他以此分析问题的是:为何处于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我们看到的世界会如此不同?为何我们会拘泥于自己的观点?为何我们身处的社会总是不完整的、未结束的、不安定的?

那塞希在本书中一路奔波,穿行于各个场所,探讨的话题似乎和政治毫无关系,但他自己却认为,本书实质上政治意味十足。“这个社会有如此多的不同,以至于我们几乎对它们一无所知,”他试图从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场景出发,悄然而出奇地描绘这个社会。他亦无意在自己的视角之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希望了解观点如何产生,并提醒大家注意不同视角之下提出的解决方案会如何不同。那塞希指出,我们要能够慷慨地容忍不同的道德观点或者不同的生活方式,保护它们免于受到彼此的侵害。

《自然纪事:塞拉菲尼插图版》

[法]儒勒·列那尔著[意]鹿易吉·塞拉菲尼绘魏清巍译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0

还记得那本被列为“十大神秘天书”之首的《塞拉菲尼抄本》吗?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塞拉菲尼以千余幅手绘插图和无人能懂的语言系统,呈现了一个脑洞大开而精彩绝伦的异次元世界。塞拉菲尼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艺术风格,说起来,还和他在9岁时读到的这本《自然纪事》有关。

《自然纪事》是法国作家儒勒·列那尔的自然随笔散文集,作者生长于法国乡村,徜徉于长林牛草之间,写出了这本满溢着青草气息和葡萄香甜的小书。书中有母鸡、公鸡、鸭子、乌鸦、马、猪、狗等等动物,乡村生活景象跃然眼前,篇幅精炼,寥寥数笔就写成了一个个小故事,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让人欢乐的时刻。这一版本《自然纪事》不仅仅收录了儒勒全部80多篇散文,也有塞拉菲尼为各篇散文绘制的插画,包括60余枚神秘叶片,每一片树叶当中都有别具巧思的物质组合或者是多种颜色的微妙过渡,只有细心的读者才能洞悉这些隐藏的惊喜。童年时的塞拉菲尼曾为《自然纪事》这部自然文学作品深深着迷,获得无限快乐,或许今天的读者更加幸运,可以同时穿梭于列那尔精彩、诗意、诙谐的文字世界,和塞拉菲尼想象力恣意纵横的图画世界当中。

《请原谅设计》

[美]亨利·波卓斯基著李孝媛译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10

“每次成功都播下了失败的种子。成功使人过于自信。”杜克大学土木工程和历史学教授亨利·波卓斯基指出,成功案例持续一段时间后,总会周期性地出现失败的项目。随着成功范例增多,对成功的信心常常会压倒对失败的恐惧,之后人们就容易处在一种自满、放松甚至傲慢的情绪中,直到失败案例再次发生,人们才会惊醒。而且,由于更新换代期间技术的进步不断产生新的成功案例,从之前的事故和失败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很快就会被人遗忘。“这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人们不仅在今天会重复年前、年前或者30年前人们所犯的认知上的错误,在未来也一样。失败几乎是技术发展的一部分。”

波卓斯基在《请原谅设计》一书中记录下了很多令人震惊的失败案例。例如,年通车的塔科马海峡大桥,在四个月后就戏剧性地被微风摧毁;年1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不久后解体,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年春季,在墨西哥湾开采石油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由于油井破裂而发生爆炸,并随之沉没,导致了长期原油泄露灾难……通过回顾一段段令人沮丧的工程技术失败史,作者不仅希望此书能够成为一份让人警醒的“失败清单”,他也希望人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更为审慎的精神对待发明和创新。

《生命是什么》

王立铭著图灵·人民邮电出版社-07

在浙江大学教授、神经生物学家王立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科学领域当中,生命科学是最为谦卑、也最为自负的一门科学。它谦卑,因为生命和智慧其实不过是演化的产物,面对着生物学的规律,人们必须保持谦卑;但是如今生命科学的发展让人类站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人们可以借助生命科学的力量主动参与到生命演化的过程当中,这种发展也带给了人们更多的自负和野心。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随即陷入了巨大的争议漩涡。在这个时刻,我们似乎尤其应当去了解生命科学:生命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生命可以从条件直接推导出结局吗?在未来我们可以掌握自己身体的绝对话语权吗?

在本书中,王立铭追溯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讲述了科学家在解释生命规律的过程当中的重要发现,希望借助生命科学让我们看清自己是谁,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这本书和薛定谔的经典作品《生命是什么》同名,但或许比薛定谔的作品更为“接地气”,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通过比喻等方式,一方面增强了科普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也试图帮助读者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之下深入浅出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99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