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河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推动三农全面发
上
22:33记者: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这个规划期内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会进入1万美元的区间,国内外的发展环境也会有很多变化。这些会对我们的“三农”工作产生哪些有利影响?
马晓河:
第一,人均国民收入进入1万美元区间以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转换都会加快,这将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日本、韩国等经济体当年在进入中高收入阶段,特别是到离高收入国家门槛值20%左右的时候,投资和消费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变对农业都有利。
第二,科技革命推动农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时期世界的第四次产业技术革命将会进一步加快。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主的产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第二次是电力革命带来电气化;第三次是计算机带来自动化;本次产业技术革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技术的产业技术革命为中心,带来了融合、渗透、跨界等特点。这次农业现代化可以直接利用现代技术实行智能化农业、数字农业等跨越式发展。
第三,城市化的推进。到年,我国农村总人口的比重将跌至5亿以下,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跨越。农村的劳动力会低于2亿。这样农村的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条件要比现在好一点,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可能会相对提高。
第四,乡村振兴规划将要完成。我们布局了82项工程行动计划,都要在年实施完成。届时会布局安排配置一批资源,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耕地每年要增加万亩,到年达到10亿亩地。现有耕地中将会有一半以上是高产、高标准农田。机械化率等也会提高。
以上四点可以总结为未来“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对中国的有利影响。
记者:
“十四五”期间这些变化会对我国的“三农”工作发展带来哪些挑战?
马晓河:
挑战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的新冠病毒疫情引起了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经济增长率降低,首先带来的是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压力加大,这给我们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带来了压力。因为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我们这82项工程都是需要资金保障的。
第二,当前的国际环境给我们的农村劳动力方面带来影响。现在普遍国际需求萎缩下降,引起对中国的中低端产业的产品需求下降。印度、越南、柬埔寨、墨西哥等国家大力发展中端制造业,吸引我们的一些中低端制造业转移。传统产业的智能化以及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中高端制造业营商环境优秀,技术比较优势明显,对我们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形成高端挤压。几个方面造成农民的就业空间受到影响。
第三,城镇化方面的影响。现在的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当年从中高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时候,在中高收入阶段城市化步伐最快。但是现在中国出现一个情况,在中高收入阶段的末期,中国的城镇化率提前降低。这意味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在放慢,不利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步伐,不利于提高规模经营和劳动生产率。
最后一个需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