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死亡金字塔之谜,真的是世界之大,无

到了墨西哥城不去特奥蒂瓦坎看金字塔,就像到了北京不登长城。在那荒草没胫的城市废墟上,高高屹立着小山一般的金字塔。登上级台阶到其顶端,废城全貌尽收眼底。

特奥蒂瓦坎,即印第安语的“众神聚居之所”,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北郊40千米处。古城遗址长6.5千米,宽3.25千米,面积21平方千米,据估计,曾有居民近20万,规模和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城相当,是古代世界最大城市之一。目前除了已经修复的金字塔和神庙外,只能从街道轮廓线和莽莽灌木丛掩盖的无数土墩,依稀可以窥见昔日的繁华都城的盛景。

该城中轴南北干线称“黄泉大道”或“死亡大街”,长约1.6公里,有些路段宽达米。全城主要建筑群都布置在大道两旁。据说“黄泉大道”是年南道的闻兹特克人起的名字。当时大军路经这里,只见城市破败,找不到一座完整的房屋,而大道两旁却有连绵不绝的棱锥形高台,误以为坟墓,故称此名。又说,当年大批被送上金字塔祭天的奴隶,都是从这条大街走向死亡的,后人便称之为“黄泉大道”。

当时城内有许多华丽的宫殿、神庙。平民的住宅也很宽大,通常一座房屋有五六十个房间,环绕着一个内院。可惜这些房舍现在都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房基了。城址已发据十分之一以上,获得了大量文物,以彩绘陶器和石雕像最多。其中有一尊以数块巨石精心球磨接而成的大型水神雕像,水神头戴冠冕,两耳佩垂饰物,两眼深沉有神,衣袍上的几何图案和装饰线条相当严整。在没有铁器的石器时代,能将粗石雕得如此传神、明快、凝练,实为难得。此外,还有一种三足鼎式的陶罐,面光洁,花纹精细,造型巧妙,完全可以列入古代艺术精品之林。在”黄泉大道”北端东面屹立着年前后修复的太阳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呈四方锥体,分5层,逐层斜缩,总高64.5米。底边各长米和米占地5万平方米,有6.5个足球场那么大,略小于埃及金字塔。金字塔正面有台阶通到塔顶,上面是平台,曾建有金碧辉煌的神庙,内供黄金装饰的太阳神像因神庙形式难以考证,至夏建,如今塔顶只是光秃片

三面陡峭平滑,难以攀登。塔身铺饰者打磨光亮的素色、彩色或有浮雕的火山岩石板。塔为实心,以沙土充填封裹,这与埃及金字塔的量无法同拉美的金字塔相比祭祀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距太阳金字塔1千米。塔基长米、宽米,占地1.8万平方米,规模虽比太阳金字塔稍小,也比两个足球场大,它高43米,也是5层,比太阳塔建造得更为精巧。两塔之间有可容约数万人的大广场,由此可见年祭把场面之大。

第三个大建筑群在“黄泉大道”两端的凹入式广场上绕广场三面,犹似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最大的一座神庙是6层塔,每层饰有羽多座平台式神蛇头和玉米轴组成的浮雕,前者代表蛇神,后者代表雨神。“羽蛇”是托尔特克人崇拜的图腾

根据推测,太阳塔、月亮塔的建造年代为公元1世纪,建筑周期至少为50年。蛇神庙的建造迟于10世纪,风格与前者迥然不同。

埃及金字塔虽然出名,但数量和规模没法同拉美的金字塔相比,拉美金字塔总数超过10万座。从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15世纪欧洲人来到拉美为止,居住在中美洲墨西哥到尼加拉瓜的印第安人,每个时期都兴师动众,大建金字塔。每一个定居点,每一次战役胜利之后,都要建塔。所建金字塔最高可达70米,四五层至十几层不等。有些金字塔塔顶设神庙和祭坛,纯粹是宗教建筑。有的战胜者喜欢将战败者的金字塔包起来,愈包意大,以至内部包有三塔四塔的,可惜的是,随着岁月流逝,拉美金字塔同它们所在的城市,不是诬没于荒原中,就是被入侵的殖民者坏,成了当今世界一个难解的谜

拉美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特奥蒂瓦坎也不例外。那么繁华的都市,如此宏伟的金字塔,就这样静悄悄地消失于热带丛林之中,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可寻。对特奥蒂瓦坎崛起和消失的时间考古学家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只能从出土文物的研究中加以推测特奥蒂瓦坎大约崛起于公元前2世纪,它与玛雅萨波特克并列为中美三大部族,维持了大约,到了公元8世纪,它就神秘地消失了

对于它消失的原因,学者们议论纷纷,说法各异有人说是因为天灾、饥饿、癌疫,也玛雅的书籍与文字有人认为是北方部落的入侵或是内江自相残杀所致,但始终没有统一的认识。

墨西哥人曾在韦拉克鲁斯州的阿库拉河里捞出一块古代石碑上面刻着大量象形文字,这为证明一个从未破解过的古文字系统提供了依据。据研究,该文字系统在公元2世纪时存在于这片土地上。这块韦拉克鲁斯石碑有半吨重,现存于雅拉帕考古博物馆内。目前,墨西哥和美国的专家正在破解这些曲蛇形鸟及其他较抽象的符号组成的余个象形文字。石碑上还刻有一个戴动物头饰前披飞禽羽毛的首领肖像,那些文字讲的就是关于他的生活故事。碑文上的日期指的是公元至公元年,由此可知该牌文是拉美大陆已知时间最早内容最详实的文献资料,人们以前只在少数石碑上见到过一星半点这种文字

专家通过计算机分析碑文后发现,公元年这个时期正好与一种被称为历法周期”的末年期相吻合,该历法周期每52年循环一次。这个时期同时也是举行“新火仪式”的时间。这是一种纪念一个新历史时期开始的仪式,至今仍在墨西哥及中美洲的几个边远村落中流行。雅拉帕考古博物馆馆长温沙尔德先生认为,碑文兼有玛雅文化、奥尔麦克文化及萨波特克文化的成分。他认为碑文的发现为研究所有古代中美洲书写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把钥题。也有专家认为,碑文很可能是一种以语音为依托的书写系统,可能与叫做米克斯一色克的古印第安语有密切关系。碑文可能是一种与玛雅文字同时发展的独立的书写系统。这也说明当时可能有许多种书写系统并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8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