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isAls一次次冲进风暴的中心
镜头不断地在摇晃,伴随着一个男人的气喘吁吁,他跑在沙地上,脚步显得有些沉重。他不断地在前行,而他的目标地点,却并非是为了逃离荒漠,而是为了进入风暴的中心,并且一次又一次。
这是比利时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在上海外滩美术馆的个展“消耗”中的一件作品,名为《龙卷风》。在未进入2楼展厅之前,风暴的声音便一直肆无忌惮地呼啸着,完全不会在意这是否是一个美术馆的空间。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展览现场
弗朗西斯·埃利斯,是一位有着独特身份以及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他出生于比利时,于年来到墨西哥城,因为其建筑师的身份参与到墨西哥城的灾后重建。墨西哥城的文化、历史完全不同于埃利斯过去所生活的欧洲世界,在这里他逐渐开始根据当地社会展开创作,并拓展至一系列在世界各地进行的行为艺术创作。
弗朗西斯·埃利斯
《龙卷风》是埃利斯持续拍摄了10年的作品,我们总是会讨论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不可估量,但却从不曾亲身去经历。在埃利斯的作品《龙卷风》中,艺术家便是以个体之力与风暴进行着较量。他一次又一次地进入风暴,风沙拍击在脸颊上、身体上所产生的刺痛感也随着我们的视觉让身体产生共感。以至于我似乎也开始随着他的喘息而觉得喉咙干涩。
弗朗西斯·埃利斯,《龙卷风》(视频截图)
-年,单频录像投影,彩色,5.1环绕声道,39分钟,与朱利安·德沃和拉斐尔·奥尔特加合作
在埃利斯拍摄的十年间,墨西哥政局一直在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龙卷风隐喻地描绘了国家暴力的环境。事实上,当这部作品放在当下社会之中,又与许多国家的语境都有着切合之处。风暴之外是巨大的嘈杂、争执、暴乱,但随着艺术家真正步入到风暴中心,一切又好像被瞬间按下了静音键,艺术家所要寻找的是这片刻的宁静?还是那尚不明朗的眼前?或许是二者之间?
弗朗西斯·埃利斯,《龙卷风》(视频截图)
-年,单频录像投影,彩色,5.1环绕声道,39分钟,与朱利安·德沃和拉斐尔·奥尔特加合作
再步入到三楼展厅,个橡胶垫所构成的作品《无声》,又好像是在呼应了之前提到的风暴在美术馆语境中带来的嘈杂感。安静与嘈杂,在美术馆空间中不断地进行着切换,而选择的分支也建立了一种能够在两种极端之间去进行思考的途径。观者处于其中,享受其中。
弗朗西斯·埃利斯,《无声》
-年,个橡胶垫,每个61×47.8厘米
《无声》作品中,保持沉默的手势在不同语言所带来的根本性差异中起到了作用,保持沉默的主体是谁,是需要保持沉默还是被要求保持沉默;是个体的沉默还是整体的沉默。真正的保持沉默又是什么意义?而在美术馆这样一个空间中,放低音量保持沉默又好像是一条墨守成规的准则,埃利斯巧妙地运用了某些双关性的语言,幽默地讽刺了这一话题。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展览现场
《一个欺骗的故事,巴塔哥尼亚,阿根廷》作品源于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原住民与一种不会飞的鸟类之间的故事,当地人捕食这种鸟类的方式完全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既有方式。通过不断跟随鸟类直至其疲惫放弃,这个看似极其“笨拙”的捕食方式与弗朗西斯许多作品中用行走去完成创作有着相同的气质。这让埃利斯意识到了行走也是一种“武器”,同时也拓宽了他一直以来对于行走的实践。埃利斯拍摄了巴塔哥尼亚地区常常出现的海市蜃楼,这一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为了观看或者说捕捉海市蜃楼的景象,则需要不断地移动方向与角度,埃利斯以跟随、消耗、最终捕捉了这缥缈不定的幻象。
《一个欺骗的故事,巴塔哥尼亚,阿根廷》
弗朗西斯·埃利斯,《一个欺骗的故事,巴塔哥尼亚,阿根廷》,-年,16毫米胶片放映,彩色,无声,4分20秒,循环播放,与奥利维耶·德布鲁瓦兹和拉斐尔·奥尔特加合作
步入四层空间,首先会被庞大数量的手稿所震撼,然后,消耗的目的再次被强调。这是艺术家的最新影像作品《出埃及记》(-年),一位女子重复着盘发并解开盘发的细节动作。艺术家为这部仅16秒的动画,创作了近千幅的素描手绘稿。而重复旋转发尾盘发的手部动作与龙卷风有着某种形态上的联系,同时也与作品《龙卷风》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除去体力上机械的物理性消耗之外,艺术家在作品中所产生了无法衡量的思想性的消耗也得以在《出埃及记》中呈现。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展览现场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展览现场
外滩美术馆最上层空间展出了埃利斯从年起持续至今创作的作品《睡眠时间》,尽管这一作品并不真正脱胎于艺术家的梦境,而是另外层面的关于他创作的思考。他以作为系列作品的总数并保持不变,不断调整或添加这个系列中的幅小尺寸油画作品。画面中所描述的均是他想要实践的计划,而艺术家不断对其进行修改,致使作品的时间亦不断发生重叠。覆盖掉的过去,也许是已然完成的项目,也许是试错之后被否定的尝试,但无论如何,那些过去并非毫无意义。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展览现场
《睡眠时间》
弗朗西斯·埃利斯,《睡眠时间》,年至今,木面油彩、蜡、彩色铅笔和拼贴,幅,每幅11.5×15.5厘米
在穿梭于不同楼层之间的回廊处,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埃利斯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它们存在于埃利斯的创作之路上,就像是为了进入风暴之前,必须迂回而行的路。
《环行绘画系列》
弗朗西斯·埃利斯,《环行绘画系列》,年,木面油画,6幅,各种尺寸
《内蒙古系列》
弗朗西斯·埃利斯,《内蒙古系列》,年,布面木框油画,3幅,每幅13×18厘米
而整个外滩美术馆,在不断往复、在两个极端之间不断探索的身体经验中,已然形成了新的风暴。我们,无形中变成了那个气喘吁吁、脚步沉重却依然努力进入风暴中的人。这是埃利斯的风暴,它还在上海盘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