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非洲与美洲没有诞生强力的原生文明
首先,强力文明的基础是定居农业
游牧业虽然也能产生广域王权,但稳定性比定居农业差太多。
非洲与美洲都产生了定居农业,甚至西非还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就进入铁器时代(并不比我们晚太多)。
但光定居农业只能产生稳定王权,相关农业技术的发展却是受到农作物特点的限制。青铜制造的出现,我估计主要源于小麦收割的需要。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铜制品,是土耳其东部的卡萤泰佩遗址发现距今年的自然铜制品,并经退火处理,未经冶炼,为自然铜加工而成。
结合小麦的原产地大致在中亚,扩散到小亚细亚很快。那么很可能的情况就是为了收割小麦,割断柔韧的小麦茎秆,人们不得不寻找锋利的工具。
而沿海地区还可以用贝壳,内陆地区只能将目光投向各种石头,直到最后自然铜器被发现。
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冶炼铁器是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出土的铜柄铁刃匕首,距今年(公元前年)。
很巧合不是?都是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估计因为高原农业产量低,不得不寻找更高效的收割工具。
我们的原生文明其实是水稻文明,在水田种植的情况下,拔取整株稻草的难度比拔取小麦植株难度低很多。此外,水田种植的情况下,获取贝壳之类也不是太高的难度。
而美洲的主粮作物是玉米(中美、南美)、另外还有土豆(原产南美)作为补充。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收割问题。
大航海之前,西方的中心,大致是三教圣地为中心的大内海中部:
特别是青铜时代,这里甚至是世界的中心。
技术发展的差异,带来第二个问题,那就是要追上主流技术发展,就必须进行文明交流。
其次,足够的文明交流
产生足够交流,必然是存在发展方向差异,于是必须距离比较远,但同时又存在技术可移植性。所以必须是相近的纬度(严格的说是类似的气候地理条件)
我们跟地中海有陆上丝绸之路,西非与东非离地中海就更近了。所以西非与东非使用金属工具并没太晚。
而查看全球等温图,三教圣地附近主要在10到20摄氏度间:
四大文明,都在这个区间。由此可见地缘对文明的影响。
美洲就悲催了,不单跟旧大陆难以产生联系,即使内部的交流也基本没有。北美(北半球)的文明中心在墨西哥湾,南美在秘鲁,两者的纬度倒是接近(虽然分属南北),但两者隔着狭窄的地峡:
地峡南方的连接处,向南也是类似地峡的存在:
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北美没有马一类的骑乘用动物。但马的起源一般认为是美洲。
而马消失的原因,一般说是狩猎杀光了;也有说是被野牛一类的反刍动物淘汰了。但无论哪种是历史真相,恐怕都是表象。
根本原因是,北美内陆太小,没有在大陆中部出现沙漠。于是,类似马、骆驼这类动物,都被耐旱的北美农作物(人)或野牛等挤的失去了生存空间:
我没有什么直接证据证明以上看法,但可以通过马在旧大陆可能的驯化过程做一点反证:
一般的说法认为,旧大陆最早驯服的马在哈萨克到乌克兰一线。
相对明确的早期驯化马的证据见于哈萨克斯坦的Botai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马骨(几十万件,成吨重)、马牙和马粪,年代约为公元前-年,属于红铜时代,在附近的北哈萨克草原及丘陵地带也有同时期的同类型遗址,这些构成考古学上的Botai文化。但是在动物考古上,这些动物遗存代表了狩猎获得野马还是至少部分存在家马,是否把家马或野马用于骑乘,都存在争议
而该处的南部正是大片的内陆沙漠:
结合小麦的起源也指向中亚。那么很可能的情况是,当地人开始种植小麦,但是野马将其作为食物,于是引发灭绝性猎杀。
不过,由于沙漠的存在,小麦种植区与沙漠间,有个过渡地带,所以亚洲的野马没有杀绝。正因为被不时的骚扰。所以才引起人们驯服的欲望:以马赶马、捕猎圈养野马等,为了降低野马数量,进而保护农作物。
正如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需要建立骑兵,古人驱赶野马群,也不自觉的(不得不)驯服马匹作为骑乘工具。
将旧大陆与美洲大陆对比,恐怕只有是否拥有沙漠这点是地理方面跟马(甚至骆驼之类)是否能生存相关。
美洲没有马的结果,北美没了游牧骑兵,而中美与南美的两个文明中心也没有接壤:
文明的交流有两种途径,战争与贸易。没有马,王国范围达不到大规模战争的程度。而中美与南美文明,也因为地理气候相似,疆域太小,没有依赖人力进行贸易的需要。
此外,由于文明中心的两个长河都不适合发展航行,亚马逊就不说了,密西西比不单南北向,其主河道是北美飓风肆虐的重灾区,于是也堵死了经内河航运逐渐发展为沿海航行的可能性。
到这里,美洲的发展已经堵死,非洲则能继续发展。
第三
强力文明的另一个基础是足够广域的统一王权(天主教下的西欧,存在某种程度的统一,所以殖民地的龌龊,基本没有引发灭国行为)。
统一的广域王权的基础,就是强力的核心疆域和广泛而可控制的外围。
参考现在的非洲人口密度,非洲分南北非两大部分(下图黑线),埃塞高原(埃塞俄比亚)由于红海的联系,划到北非的内海地带或许更合适:
对比地形:
从人口分布看,埃塞俄比亚高原及周边比较适合建立广域王权,但问题是,该地区外围无险可守:
高原的地形利于四出,但却不利于集中四周的资源。所以,埃塞大而不强,但要吞并人口核心处,也不容易。所以埃塞是非洲唯一没被殖民的国家。
至于地中海南岸地区,大家都很熟悉了,曾经是罗马的南部。
分界线南部除去刚果河流域的话,分成两部分,人口分布都呈长条形:
下面是西非的尼日尔河:
结合该河,西非人口大致分四部分:
分别是该河的上游,中游(加旁边的湖区),下游,以及南方沿海区:
因为陆上贸易,西非的古帝国都在尼日尔河中上游:马里、桑海
由于地形割裂与航海条件影响,西非的帝国都是局限于尼日尔河中上游的陆上贸易帝国,跟人口承载力更高的南部沿海无关。
西非南部沿海由于风向与洋流因素,向地中海航行很困难,洋流都是逆流,风向也差不多是逆风:
地中海向西非南部倒是相对方便,历史上大西洋的大三角贸易,就是利用了大西洋的洋流系统:
所以,缺乏强大游牧势力威胁和无法独立发展航海的情况下,西非连一次像样的广域统一都不曾实现过。
剩下的部分就是东南部了:
对比地形:
很明显,这里跟其他地方不同,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几乎都是高原,沿河低地所在的地方,反而几乎是无人区。这一点,津巴布韦南北大概最明显:
所以该部分或许该再细分:
这么看的话,人口中心就是维多利亚湖为主的湖区。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的源头,但尼罗河下游的水量,却主要由发源埃塞高原青尼罗河组成:
这是由于白尼罗河的中段为尼罗河上游盆地,盆地缓慢的水流加上纬度因素,北部沙漠因素,水流大部分蒸发掉了。
正因如此,湖区西北部的王国传承(尼奥罗-布干达),却是西非迁徙来的班图人创建的:
东南方的海湾处,却是渡海而来的某波斯王子建立的桑给帝国(主体属今坦桑尼亚)
说到该地区,不得不说这里特殊的游牧业,典型如东非的马赛人:
非洲地处赤道附近,大沙漠南部的地区,大多降雨量充沛,所以,仅适合发展游牧的地方不多。加上热带草原气候明显的干湿季。所以一旦某个地方是雨季,水草会非常肥美。
因为季节南北半球颠倒,所以东非的马赛人,正是在赤道南北来回游牧:
正因为水草非常肥美,所以他们的迁徙(放牧)根本不需要借助马力,他们都徒步放牧的。马赛人(肯尼亚、坦桑尼亚)徒步游牧锻炼(基因优化)出来的大长腿,正是他们在各项跑步运动大放异彩的的原因:
如此,在没有强力游牧势力条件下,东非出现了类似美洲没有马的状态,维多利亚大湖区从未出现过统一政权。
由于地形及纬度,沿海的人口呈点状分布而且跟内陆有比较明显的分界:
所以,即使有渡海而来的外部势力在东非建立航海政权,也无法深入辐射到内陆。
至于南非:
赞比西河南部,是大津巴布韦地区,建立过莫诺莫塔帕王国:
更南部的地区,虽然现在看来人口密度尚可,但仍然呈点状分布,加上离西方文明中心(地中海)最远,又没有游牧骑兵干预,所以虽曾有打败过英军的祖鲁人,但谈到统一,那就不知何时了:
至于刚果河流域:
13世纪末至14世纪,班图人才在刚果河下游建立了刚果王国。
我按人口分布对非洲的划分,大致跟一般非洲的划分相近:
最大的差异,是埃塞俄比亚高原划到了北非
又或者说,因为地中海的联系,一般认为的北非(地中海南岸),按人口、文化等因素,恐怕划归欧洲更合适。
综上,非洲没强力文明的原因,因为古代条件下没有机会诞生足够广域的王权。
当然,现在由于铁路的出现,东非乃至南非各国,组成大东非联盟,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事,但这得东非人足够自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