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的再分配,挑战与机遇并存
最近经常看到外贸预冷的信息,受影响比较大的有中国、越南、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这些亚洲比较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
大多数对此现象的评论是欧美需求减弱导致亚洲出口下滑,真的是这样吗?
1海运价格下跌的背后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美国和欧元区最近的消费情况,会发现欧美的需求并没有明显减弱,实际情况恰好相反,欧洲和美国的需求都维持在比较强的状态。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五个月回升,并升至一年来最高水平,欧洲股市逼近历史新高,俄乌战争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正在消退,而传说中要冻死人的欧洲冬天被事实证明根本不存在。
再看美国,美国1月零售环比大增3%,同比增长6.38%,这同样是非常强劲的需求表现。
所以说并不是发达经济体需求不行了,而是这些需求的进口来源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原本需要从亚洲进口的货物,一部分产业链回流到了北美和欧洲境内本土生产,另一部分转移到了别的发展中国家。
过去一年多的国际海运价格可以很好地证明需求来源的变化。
年全球海运价格开始见顶下降,其中以亚洲至美国西海岸、亚洲至美国东海岸的下降最为剧烈,亚洲-美国西海岸的运价从最高的美元/集装箱跌到现在的美元左右,只有高点的十分之一。
同样大幅下降的有亚洲-欧洲的集装箱运价,从高点的美元/集装箱跌到现在美元左右,跌去六分之五;而欧洲运往北美的集装箱运价跌幅就小很多,从峰值的美元/集装箱跌到美元左右,仍然远高于年中的水平。
各主要线路海运价格趋势年6月-年1月
供需决定价格,这说明亚洲送往北美和欧洲的运输需求确实下降了,而欧洲送往北美的运输需求相对更有韧性。
欧洲和北美的出口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在今年1月出口同比增长12.2%,环比前一个月增幅达到2.1%,单月实现贸易顺差亿欧元,而墨西哥今年1月出口同比增长也达到25.6%。
2世界工厂的再分配-以苹果和特斯拉为例
苹果和特斯拉这两家科技公司算得上是最具有全球化代表性的公司,过去两家公司的全球化路径有一定差异,但正在走向趋于相同的未来路线,他们的未来路线都证明上文提及的“世界工厂再分配”已经开始进行了,“世界工厂再分配”又是未来新型全球化的最大特征。
过去,苹果的设计与研发在美国加州,芯片找台积电代工、感光元件用日本产品、组装在中国大陆。最终苹果的产品给中国带来了最多的就业和出口额,从年开始,苹果有计划地将中国的产能向东南亚和印度,产业链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是痛苦的,但对苹果长期的经营而言安全是放在首位的,一家跨国公司的产能如果全部集中在一个和本国关系越来越不好的国家显然是存在一些风险的。
苹果在今年将首次在越南生产Macbook
苹果计划未来将25%的产能放在印度
由于特斯拉比苹果更加年轻,而且各国对汽车关税的要求比手机和电脑更高,所以特斯拉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全球分散布局的思路:从最早的加州Fremont工厂,然后兴建上海超级工厂、德国超级工厂、得州超级工厂...下一步特斯拉将在墨西哥建设新的超级工厂,最终,特斯拉分布全球的超级工厂将各司其职,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供货,规避各地区市场壁垒、提高公司利润率。
在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大背景下,位于北美并纳入美加墨贸易协定的墨西哥确实迎来了很大的机会。近期特斯拉公布在墨西哥蒙特雷建厂方案,这个新工厂离得州超级工厂很近,车程只有6小时,规模是得州的两倍大。特斯拉全球副总裁朱晓彤表示特斯拉墨西哥工厂要打破上海工厂从开工到首次交付9个月的记录。
墨西哥比索的汇率也反应了墨西哥制造业崛起的趋势:年美元非常强势,美元指数上涨了8%,绝大多数主要国家货币在美元面前都显著贬值,但墨西哥比索反而对美元升值了5%,年以来又升值了8%,这背后就是墨西哥潜在出口竞争力在增强。
墨西哥比索在年逆势兑美元升值,近期加速升值
3人工智能让劳动力效果趋同
人工智能的应用广泛,最近火爆的ChatGPT是不过是冰山一角,人工智能未来在制造业上带来的变革将远超ChatGPT和自动驾驶。
过去我们有一个常识性的认知,那就是廉价并熟练的劳动力是制造业的巨大优势,但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可复制的自动化生产线铺开,人力带来的优势正在减少,近期广东、江苏的有大量工人表示进厂难,除了现在外贸订单减少外,自动化的逐渐深入是一个影响更长远的因素。
关于人工智能驱动制造业,特斯拉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传统汽车厂商以人为核心建立和组织生产线,机器仅接管其中一部分适合的工作。而特斯拉却以机器为核心,设计了拥有超过台机器人及装配机器的高度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参与冲压生产、车身、烤漆与组装中的生产制造工作。马斯克在年曾经公开过一个信息,他说特斯拉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部件生产都是75%自动化。只有线束和总装主要是手工操作的,而这低于10%的生产成本。
特斯拉可以在美国、中国、德国、墨西哥以及未来更多的国家开设超级工厂,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工人待遇和素质都不一样,却能以类似的效率制造出相同品质的电动车,原因就是一整套智能的自动化生产线直接铺过去,这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确保了全球各个超级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达到统一的标准。
我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特斯拉超级工厂的这个自动化生产比例必然会在75%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而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生产也必然会从特斯拉走向越来越多的其他制造业工厂。
展望未来,在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美国中部这些拥有人力成本优势或土地成本优势的地方,未来肯定会利用更加强大的自动化和AI技术,享受科技和地利优势,承接大量的制造业;而中国的制造业升级,也将依靠科技驱动的路线。
4全球化的未来-拼的是需求
总结上文,可以得出一条清晰的结论:未来全球制造业的分布将重组和分流。
但另一个问题是未来趋于分散的新型全球化下,产能布局配置的逻辑会是怎样的?
世界工厂的分散与再分配当然不是乱来的,我认为这背后最大的决定性因素是需求,需求在哪里,产能和生产相关的就业就会安排在哪里,即生产跟着消费走,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美国需求巨大,所以墨西哥加拿大乃至欧洲都受益;欧洲需求巨大,所以德国受益。
尽管未来中国很难再像过去一样几乎难独占世界工厂地位,但不代表未来就没有机会,一方面中国有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不应该永远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打工,不能一直用低利润高污染的方式去生产附加值低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产业链的重新分配可能会让中国更加重视本土需求的重要性,如果把自己的内需培养壮大,那么任何跨国企业对于中国这部分需求都会更加重视,至少对于这部分需求会选择在中国分配产能,实现高效率的本土制造、本土就业、本土纳税、本土消费。
因此,扩大内需不仅可以让经济增长更加健康、更有持续性,不仅可以让中国经济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具有免疫力,还能在未来新形式的全球化背景下守住制造业的产能与就业。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
世界工厂的再分配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中美关系恶化,面对西方存在的一些敌视中国并要与中国脱钩的言论和主张,中国应该在保持警惕的同时表达充分的自信与友好:他们越是要脱钩,中国就越是应该开放;他们越是渲染中国威胁,中国就越是要坚守和平。用事实和行动证明自己,才能强化信心和预期。
总而言之,全球化永远不会结束,但全球化的结构和形式会发生重大变化。过去几年疫情冲击和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正在加速新型全球化的推进,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它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