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的夫妻档
半岛全媒体记者何毅
8月1日,青岛科技大学四方校区进化生态学团队实验室内,王硕一大早就来到科研室内工作,在毛料原石上打孔,提取琥珀。最近她和丈夫施超在研究溶解琥珀制作香皂、精油等物品。夫妻俩是该实验室的带头人,二人基本上除了睡觉回家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带着自己的团队学生开展科技研究。七夕临近,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对搞科研的实验室夫妻。
王硕和丈夫施超
日常生活中的夫妻俩很低调,听说记者要去采访,显得十分腼腆。如今王硕已是怀胎近8个月的准妈妈,她每天挺着大肚子在实验室来回忙碌着,一会看看琥珀内的物质,一会再用相机高倍微距镜头拍摄琥珀内的物体,现在是暑假期间,团队的学生自愿留下来,放弃暑假休息时间,跟着老师一起搞科学研究。在今年的2月1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植物》(NaturePlants)拿出一般文章约两倍的篇幅,以封面论文的形式,以颇具诗意的《盛放于远古灾烬之中》(Fromtheashesofancientdisaster)为题,重磅发表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王硕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从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古老的完整花朵,并证明其现存后裔为一种生存于南非的适火性鼠李科植物。
王硕在展示用琥珀制成的文创产品
走进青岛科技大学进化生态学实验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布满整面墙的世界地图。它由形形色色、大小不一的琥珀拼组而成,在灯光映射下散发出金色或棕色的莹润色泽。在醒目的位置挂着很多琥珀制作成的标本,造型大小不一,在灯光的照射下,可以清晰看到里面的物质。王硕给记者展示了自己近期和团队研发的文创产品,这里有造型别致的胸针还有装饰衣服上的小挂件等,其中茶具最具有中国特色,这些东西都是她和团队学生一起创作研发和制作,他们准备把琥珀中开发出其商业价值,全面进行推广。目前,该实验室琥珀标本达到3.47万块以上,为大英博物馆常展量的32倍,储藏量世界领先。其中,植物琥珀化石1.26万余块,昆虫琥珀化石2.18万余块,其他类型琥珀化石多块。
夫妻二人在实验室内工作
在实验室内,可以看到很多石头毛料,这些都是她和丈夫施超从缅甸淘回来的,切毛料就像开盲盒一样,每切开一块是石头,都不知道里面会有什么,如果运气好,里面的琥珀成分就相对多一些,用于科学研究,也有可能切开石头后,什么都没有。
施超、王硕在实验室内,分解毛料原石。
王硕正在切割毛料原石。
王硕表示,这些被收藏的琥珀中,目前已证明包含有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约多个植物化石新种属、至少个昆虫化石新种属。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还会有新物种陆续被发现。
高倍显微镜下,观看琥珀里的物质。一旁的电脑屏幕显示出曾经在琥珀内发现的花朵。
放大镜下观察琥珀标本。
琥珀的科学研究价值,来自它的“内含物”。作为一种有机宝石,琥珀是由远古植物(通常是松柏或杉树)所分泌的树脂埋藏于地下,经历长时间复杂的理化变化而形成。由于这些树脂具有流动和黏稠的特性,所以它很容易包裹进小型的生物体,形成具有内含物的琥珀,王硕团队在琥珀中发现了这朵盛开于中生代白垩纪的花,并证明它现在仍然在这个世界上绽放着,这在国际上还是首次。
8月1日一早,王硕就来到了实验室开始了科研工作。
在王硕看来,这些具有内含物的琥珀,就是一种天然的“时空胶囊”,很好地留存了远古生物的原本形态。琥珀中内含的生物体,往往保存了其生前的三维立体结构,具有较为完整的形态,有时甚至保存了完好的软组织和细胞结构。这些琥珀,是古生物研究中极为珍贵的材料。
溶解琥珀,准备制作成香皂和精油。
当今,世界上出产琥珀的地方很多,亚洲的中国抚顺、缅甸胡康河谷,美洲的墨西哥湾、多米尼加,欧洲的波罗的海沿岸等地区,都是有名的琥珀产地。事实上,地球上除南极大陆之外的各大板块,均有琥珀产出。
微小的琥珀在灯光照耀下十分晶莹透亮。
夫妻二人生活很简单,虽然家距离学校很近,但是一日三餐基本都是在学校解决,饭后在学校溜达散步后,随后就一头扎进实验室内搞起了研究,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左右教学楼要关门才回家,第二天又是如此,这让团队里的学生们十分钦佩,这对夫妻忘我的工作态度,值得他们学习。
王硕在拍摄琥珀。
7月28日,实验室内,即将出差的施超贴近王硕肚子,近距离听孩子的声音。
俩人在校园内散步。
出门时,施超随时拉着王硕的手。
王硕研究团队部分人员。
仔细切割打磨。
俩人在超市内购买生活用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