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蝴蝶效应,亚洲首间国际级当代视

MPLUS·MUSEUM

年11月,亚洲首间国际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于香港西九文化区正式对公众开放。M+拥有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以及流动影像收藏,分别来自香港、大中华区、亚洲以至世界各地。

M+博物馆的开幕展由六个专题展览组成,分别为:「香港:此地彼方」、「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对象?空间?互动」、「个体?源流?表现」、「安东尼?葛姆雷:亚洲土地」和「博物馆之梦」。六大展览于博物馆33个展厅及其他展览空间呈献约1,件馆藏作品。

选择这一系列专题拉开博物馆的序幕,M+自有考量。M+希克资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务主管皮力博士告诉我们,“由于这六个展览将作为我们的首次欢迎公众的方式,因此,我们希望以一种教学上清晰易懂的呈现组织我们的收藏。于是,我们展示了多名艺术家和制作人创作的1,多件作品和物品,这些作品和物品于博物馆而言只是藏品的一小部分,但对公众来说,却是压倒性的。我们选择了最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按时间顺序和主题组织的方式,来构建这一丰富的内容和知识。我们设计并展示了我们的收藏和想法,以激发和好奇香港和大中国独特的视觉文化,以及与全球视觉文化的紧密、交织的关系。”

1M+馆藏的艺术高度

在此次齐开的六大展览中,「香港:此地彼方」展现的是香港这座城市的演变及自年代起至今的独特视觉文化,把纯粹的艺术、视觉文化、设计、建筑联合在一起展览,这种方式也代表了M+的学术水平和方向;「M+希克藏品:从大革命到全球化」按时序回顾年代至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比较偏重于视觉艺术的发展,由希克收藏自身的面貌来确定。这两个展览展示了中华地区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摄影:M+郑乐天

「对象?空间?互动」按主题与时序探讨了过去70年的国际设计与建筑,以及特们与我们今天生活的关联。「个体?源流?表现」从亚洲视角探讨了战后国际视觉艺术的叙事。“可以看到,我们基本上采取了按门类分别展示的做法,但同时又在局部把视觉艺术和建筑与设计结合在一起。”皮力解释道。

而「安东尼?葛姆雷:亚洲土地」则由数以十万计泥塑雕像组成的大型装置作品,由享誉国际的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和广东三百多位村民于年花五天共同制作,反映中国的辽阔土地和庞大人口。

皮力把「博物馆之梦」比喻为像珠宝盒一般的展览,这是他亲自参与策划的展览。他透露,在本次展览中,参观者将看到马塞尔·杜尚和约翰·凯奇等西方主要人物的历史艺术品,他们永远改变了当代艺术的进程,还将看到大野洋子和白南琼等亚洲先驱的作品,以及来自许多其他国家的作品,包括日本、墨西哥、意大利、葡萄牙、巴基斯坦和黎巴嫩。“带来如此丰富多样的艺术声音,是这个新博物馆的梦想。”

相较于其他同类型的博物馆,在皮力看来,M+展示了亚洲文化背景下第二十和第二十一世纪视觉文化的珍稀收藏,涵盖视觉艺术、设计和建筑的学科,以及来自香港、大中国、亚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形象。“在那里,我们70%到80%的藏品来自亚洲,因此我们完全改变了其他著名博物馆,如MoMA、泰特现代博物馆和蓬皮杜中心的藏品平衡。在这里,我们显然是在整个亚洲锚定整个故事,我敢说,这一努力已经是革命性的。”皮力分享道。

M+希克资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务主管皮力博士

摄影:WinnieYeung

VISUALVOICES,供图:香港M+

诚然,M+在搜集馆藏的同时,也重视搜罗相关档案藏品,包括艺术家绘画的草图、设计绘图、照片,以及出自世界各地建筑师、艺术家和平面设计师之手的短期印刷品或数码作品。

皮力透露,“M+系列以绘画、雕塑、水墨艺术、装置和数字媒体等多种媒介的艺术作品为特色。作为视觉文化广泛概念的一部分,这些作品与建筑图纸和模型、平面设计产品、人造物品、专辑封面、海报、视频游戏以及艺术家的视频和电影等进行对话。”到目前为止,M+档案藏品中有81组可以称为「全宗」的档案。通过各类一手文件,馆藏作品的创作过程得以深入记述。

M+是一个跨学科机构,拥有视觉艺术、设计和建筑以及运动图像等学科支柱,但在皮力看来,这并非是完全革命性的,而是一种实践,是一个遵循并扩展世界领先机构建立的实践过程。他举例道,“例如,成立于年的MoMA,最初主要研究绘画和雕塑,但很快就成立了设计和建筑、电影和摄影部门。在很早的时候,MOMA就明白现代艺术应该涵盖所有的媒介和学科。年开业的蓬皮杜博物馆从一开始就将设计和建筑纳入了他们的计划,是首批将电影作为其机构核心部分的博物馆之一。这些西方著名机构之所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