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悦读我离开之后

因为本周工作任务多而杂,读了一本大书,没有完成。也因为工作的原因,周末基本全被占去,利用晚睡前的时间,选了成人绘本苏西?霍普金斯的《我离开之后》作为调剂和放松。这是一本适合静处时品的书,尤其在感到疲惫和无助时,在温馨的氛围中体会温暖和触动。一、公开地谈论死亡我们的文化是忌讳死亡,但死亡并没有因为我们避开它,它就会因敬远之,意外和岁月终究会把我们绑在一起。书中写到:我们的家庭,都需要多聊聊死亡。在离开的“第4天”,请女儿为自己写讣告并一本正经地给女儿解释啥叫讣告。想起另一本书《五种时间》里,要求给自己提前策划葬礼、写墓志铭。现在逐渐流行的写遗书,都是不错的创意。免得自己身后,别人写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话或发生的事,对自己的物品做出不忍的处理。在离开的“第7天”,要埋葬,就交代说:墓地并不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地方,相反它更像是一个让人着迷的家族历史资料库。墓地要选安静的邻居和漂亮的草坪,千万要记得立一块墓碑,这样在亲人来找时也会更方便些。墓志铭要写得足够神秘,给大家留一些想象的空间。尘归尘,土归土,归于家族是温暖的吧。如果不能归于家族,也愿意在温暖的地方,或者广阔的地方,这样可以看大海,欣赏风景。这么看来,死亡倒是实现浪漫的梦想。无论怎么死去,人生的故事可能会有无数种结局,无论是哪一种都没关系。死了就是死了,所以亲友与其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中,不如去看场电影,买桶爆米花吃。这么风轻云淡地看待死亡,活下去却也非常重要,因为活下去最好的理由,恰好就是死亡。如果我们永远不会死,就会在这无限的生命中浪费无尽的时间。只有当生命的最后期限逼近时,才有可能见证奇迹的发生。在短暂中创造一个奇迹,活在当下,为奇迹做准备,那么死亡就是致敬活着的仪式了。在离去的“第天”,作者说要和下一代聊聊死亡,因为如果我们总是试图逃避死亡这个话题,这反而增加了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我们怎么迎接新生命,就该怎么重视生命的逝去。当死亡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词,公开地被谈论,当我们不得不独自面对死亡的时候,我们就不会那么害怕了。所以,当清明节来临,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契机,为未来准备。二、要好好地生活书里多次详细讲到一些食物的制作,提示我们再怎么悲伤,也要好好吃饭、注意身体,要好好活着,在细烹慢调中,忘记悲伤,感受温暖,享受生活的仪式感。比如离开的“第1天”,教女儿做墨西哥鸡肉卷,配料表写得详尽,操作步骤明晰,这是希望女儿在妈妈离开后能够吃到“妈妈的味道”吧。在“第15天”,教女儿烤布朗尼蛋糕,在繁杂的程序中,学会慢慢接受母亲的失去,知道失去是人的新日常,适应变化,慢慢建立新的生活。生活除了吃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离开的“第5天”,交代孩子人生就像一场赌博,需要时刻保持镇定,有条不紊,把屋子整理好,这样,留给世界和他人的是一片洁净。在极度悲伤中,不要思考,活在当下。去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比如学滑冰,因为运动需要专注,大脑被占住,就会考虑悲伤少些,自己慢慢就能回归正常。在“第45天”,去写感谢信,向别人表达感激之情,会让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关心你的人身上,而不是只想着离开的人。写感谢信是体会温暖的过程,在失爱时发现爱。除了发现更多爱,还要爱自己、宠自己。在“第天”,给自己买双好鞋,自己宠着自己呀。如何宠自己看来也是要交给孩子的课题。孩子教育中,爱自己的能力是习得的,我们做父母的,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方法吧。在“第天”,提醒孩子照镜子,用母亲看你的方式看自己,就是提醒自己有多优秀,有多漂亮。这是我们做父母的日常呀,给孩子足够的赞美,让TA有足够的自信。……一本成人绘本,作者苏西大多数时刻的语调都轻松愉快,告诉女儿以平常心看待生死别离,即便妈妈不在,也要好好活在当下,活出自己的精彩。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由于死亡教育欠缺,面对生死,孩子们更容易陷入迷惘。一本绘本,给我们一些深思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